□記者 鬱文艷 實習生 諸梓涵
  晨報訊11月1日,“壹塊掃霾”上海首站活動在上海植物園舉行。
  上周六上午,市環境監測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,申城空氣質量為輕度污染,這為“壹塊掃霾”2014上海首站活動提供了一個充分的理由。新聞晨報、蒙牛乳業及上海植物園有關領導出席了“壹塊掃霾”活動啟動儀式。在上周六活動的啟動儀式上,參與活動的家庭在白口罩上寫下了各自的防霾對策,併合影留念,以示抗擊灰霾的決心。主辦方號召孩子們將口罩帶到學校,和同學們分享,進行進一步的環保宣傳。
  主辦方表示,環保一直以來都是三方所堅持的理念,對環境的保護不應該是未來式,而是刻不容緩的進行式,開展這個公益活動的目的就是掃除灰霾,歡迎更多組織與個人參與到此類環保活動中,共同守護地球家園。
  據悉,“壹塊掃霾”是蒙牛乳業於去年發起的公益環保活動。去年,“壹塊掃霾”在崇明東灘舉行,市民志願者走進濕地,清理鳥糞,觀察候鳥在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棲息狀況。
  今年,該活動在敦煌陽關自然保護區採集濕地植物標本,進行相關監測。11月中旬,上海站的第二場活動將在科技館濕地以及南匯東灘濕地舉行。
  [直擊現場]
  空氣污染可影響雨水酸鹼度,水生植物也防霾
  在上周六的“壹塊掃霾”活動中,孩子們做自然筆記,用畫筆記錄並比較5種植物吸附灰霾的本領大小,還測試了雨水的酸鹼值,而家長們則聆聽植物博士介紹植物在吸收灰霾方面的表現,大家用行動踐行環保理念,為掃除霧霾、保護環境做出一點一滴的努力。
  孩子:用彩色筆記錄植物
  自然筆記活動由申城自然筆記的積極倡導者芮東莉和顧凌麗帶領。
  在上周六的活動中,芮東莉針對活動主題專門設計了2個小實驗。一個小實驗是讓孩子們撿拾桂花、梔子花、珊瑚、美人蕉以及八角金盤5種植物的葉子,然後將他們畫下來,在這個過程中認識5種植物; 接著再用雙面膠粘葉子上的灰塵,比較5種植物的葉子吸附灰塵能力的強弱,並瞭解植物在防霾方面的基本原理。“當然,實驗的結果不一定精確,但起碼,讓孩子們瞭解了植物在凈化空氣方面的作用。”芮東莉表示。
  另一個小實驗是測試雨水的酸鹼值。上周五,老天“幫忙”,下過雨,到了周六雨水依然殘留在美人蕉的葉片上。孩子們取下雨珠,然後用PH試紙浸潤,試紙立刻變色了,也許是落在美人蕉上的雨水含某種鹼性成分,試紙居然變成了藍色,而不是酸雨應變的紅色。隨後,孩子們又測試了礦泉水以及醋的酸鹼性。通過小實驗,孩子們瞭解到,空氣污染對雨水的酸鹼性也會產生影響。
  20多名孩子幾乎都是第一次參加自然筆記活動,無論是用彩色筆記錄植物還是做小實驗都十分有興緻。
  張悅小朋友是參加活動的孩子中年齡最小的,雖然還不會用漢字做記錄,但她畫的每一片葉子都很逼真。也許,她還不明白自然筆記是什麼,但正如她爸爸張偉所說,參加這樣的活動是給孩子一個接觸大自然的機會,不管如何,總有收穫。
  家長:與博士一起認識防霾植物
  上周六上午,孩子去做自然筆記了,家長則跟著復旦大學植物學博士周寅去認識植物園裡的植物,聽他講植物在生態系統中如何防霾,如何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。
  “大家看,這是亮片臘梅。它與普通的臘梅不同,普通的臘梅這個時候都是黃色的,但是這種臘梅常年都是綠色的。它的葉面很粗糙,可以吸附空氣中的污染顆粒物,因而它具有一定的防霾功能。通常來說,葉面越粗糙的植物吸附灰塵能力越強,它們的防霾能力也就較強。”周寅指著身後的植物介紹道。剛說完,家長們都湊過來去摸亮片臘梅的葉片。
  除了亮片臘梅,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檵木、樸樹、夾竹桃等也是防霾高手,這些植物的葉面都非常粗糙。周寅指出,北方的霧霾相比南方更加嚴重,一方面是由於北方的重工業比較發達,廢氣排放量大;另一方面是由於北方的植被覆蓋率較低,並且北方多落葉植物,落葉植物在秋冬季節開始落葉,樹木沒有了葉片,吸附空氣中的污染顆粒的能力也就大大降低了。
  “不僅陸生植物能夠防霾,水生植物也能起到防霾的作用。”路過一個小水塘的時候,周寅介紹,水生植物通過根系吸附、截留空氣中的顆粒態的碳氮磷,促進其沉降。水體中的微生物也會幫助植物對有機氮進行溶解。所以,濕地對於保護生態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  “那什麼植物是適合在家中種植,並且能起到防霾作用的呢?”家長們對此問題非常關註。周寅表示,常見的綠蘿、弔蘭等不少植物都有凈化空氣的能力,尤其是吸附甲醛、二氧化碳、一氧化碳等一些有害氣體,但在吸附污染顆粒物方面的能力畢竟還是有限的,且這種吸附是被動的,面對霧霾,人類還要通過其他各種方式去對抗。  (原標題:做實驗聽講解,看哪些植物掃霾最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eaffpp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